姜太公

  在周文王、周武王克商興周過程中立下赫赫元功的姜太公,是中國民間家喻戶曉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歷代皇帝都尊崇他為武聖。到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的面世,又使太公由人變成了神。


                         (姜太公畫像)

  據記載:太公的祖先曾在堯[yáo]、舜[shùn]時期擔任過主祭四岳之官,出席部落聯盟議事會,參與議事謀劃,聽候大酋長的詢問,後因輔助禹[yǔ]治水有功而獲封呂邑[lǚ yì]。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因祖先的封地在呂,又稱呂尚。不過,他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傳說太公“生而內智,預見存亡“,但《說苑[shuō yuàn]》,《尉繚[wèi liáo]子》、《韓詩外傳》和《史記索隱》等史籍卻牽出了他一段命運多舛[chuǎn]的經歷:年輕時曾做過人家的上門女婿,上了年紀又被老妻攆[niǎn]出了家門;五十歲時在棘津[jí jīn]賣過食品,在客棧[zhàn]做過接待客人的僱工;七十歲時在朝[cháo]歌城裡給宰牛的屠夫當過下手,在盟津[méng jīn]賣過酒,也賣過食品;都已年過七十了,還在絮叨[xù dāo]擇主不遇,聽到的人無不嗤之以鼻,說他是個狂夫。 《鹽鐵論》的作者桓[huán]寬對此不免感嘆道:”就像千里馬拉著裝運食鹽的車子,低著頭走在太行山的山坡上,屠夫見了都會手握尖刀斜著眼瞅著它(當作是待宰殺的牲畜)。太公窮困的時候,不得不在朝歌城裡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販賣東西,那些蓬[péng]頭垢[gòu]面的人瞅見了,都聚到一起嘲弄他。那時,天下並非沒有良馬和有才能的人,只是除了文王和伯樂,沒人能認識到其價值。”

 
                          (渭水訪賢圖)

  太公聽說周國的國君西伯姬昌[xī bó jī chāng]賢明,敬老,便有心利用釣魚的機會進見他。 《史記》載:西伯在出外狩獵[shòu liè]之前佔了一卦[guà],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 [chī],非虎非羆[pí];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西伯於是出獵,果然在“渭之陽”遇到了太公,與他交談後大喜,說:“我先君太公就說過:‘會有聖人到我們周國來,週將因此而興旺起來。’說的就是您吧?我先君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呂尚由此獲稱太公望(簡稱太公),與西伯同車而歸,封為太師。 《荀子》說,這一年太公七十二歲,已發白齒掉了。

 


  “渭之陽”在哪兒?古來有定規:山南水北皆稱陽,所以,“渭之陽”意即渭水(唐朝以後改稱渭河)的北岸。除《史記》外,《六韜[tāo]》、《戰國策》和《漢書》等史籍也都記載了西伯與太公的相遇地點在渭水的北岸。西伯住在哪兒? 《竹書紀年》記載:帝辛(紂王)二十九年,紂王釋放了被他囚[qiú]禁的西伯,西伯返歸程邑(今渭河北岸的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街道韓家灣社區白廟村故安陵一帶);帝辛三十一年,西伯訪得太公,封為太師;帝辛三十五年,周國鬧飢荒,西伯自程邑遷徙至渭水南面的豐邑。由此可知:西伯訪得太公時的居住地仍在程邑沒變。由於太公有利用釣魚的機會主動進見西伯的心理,所以,他不大可能故意把釣魚地點選擇在過於偏遠的地方,影響西伯看到自己。渭水是一條自西向東流淌的河流,從程邑向南到渭水北岸邊的最短直線距離在5千米左右。太公如將釣魚地點選擇在岸邊最短距離點附近當合乎常理。


      (牧野之戰時統帥伐紂大軍的太公)

  西伯(文王)去世後,太公輔佐[fǔ zuǒ]其子武王繼續文王未竟的滅商大業,被尊為“師尚父”。軍隊出發時,太公左手拿著黃金裝飾的大斧,右手緊握用白犛牛尾裝飾的軍旗發布號令。平定商紂後,太公成為第一位獲封的功臣謀士,封地在營丘(今山東省淄博[zī bó]市臨淄區),國號為齊。因治理有方,齊國很快發展成為大國。

  
           (陝西省咸陽市週陵鎮東面的薑子牙墓,西面週陵中學院內有周文王和周武王墓)

  武王駕崩,其子成王幼年登位,多地叛週。成王於是授予太公廣泛的征伐大權。此後,太公留京輔佐成王及其子康王,於康王六年逝世,賜葬於文王與武王的陵寢[líng qǐn]旁邊,據說享年139歲

  

2023年01月01日